前段时间我刚买了汽车保险,没事就喜欢在小红书看看别人家的多贵,结果这几天小红书给我推荐了很多买了统筹保险上当的,吓得我赶紧去看看我的,还好我的是真保险。
由于近期汽车保险改革,可能很多人买保险的时候发现正规保险基本都涨价了,返现少了,所以这时候很多统筹公司出来冒充正规的商业保险公司,用低价格诱导用户,用正规的保险单来骗取用户付款,结果付款过后发现问题了再退款就比较难了,有的黑心公司声称退款要收 20%手续费,简直就是吸血鬼,所以买车险的时候还是要注意怎么区分真假保险,免得被诱导买错导致损失。
大家看看以下保险报价界面,不仔细区分的话还是不太看得出来的。
统筹车险近年来吸引了大量车主购买,主要原因包括低价吸引、销售误导、营运车辆投保难等,通过小红书总结基本有以原因:
1. 靠低价吸引
统筹车险的价格通常比正规商业车险低,尤其是对营运车辆(如大货车、出租车等),正规保险公司的保费较高,而统筹车险的报价可能便宜三分之一甚至更多,对于预算有限的车主,低价是一个重要的吸引力,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车主和营运车辆司机。
2. 销售人员乱加误导
一些统筹公司通过冒充正规保险公司(如“平安”“太保”“人保”等)的名义进行销售,业务员使用与正规保险公司相似的报价单、合同格式,甚至声称统筹车险与商业车险功能相同,导致部分车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,误以为自己购买的是正规商业车险,直到出险后才发现是统筹车险。
3. 营运车辆投保难
营运车辆(如大货车、网约车等)风险较高,许多正规保险公司拒保或收取高额保费,导致车主难以获得保障, 统筹车险最初是为了解决营运车辆投保难的问题而出现的,因此吸引了许多高风险车辆的车主投保。
4. 信息不对称
许多车主对统筹车险的性质缺乏了解,误以为它是一种正规的保险产品,统筹车险的宣传往往模糊其与商业车险的区别,导致车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, 部分车主在购买时未仔细核对合同内容,直到出险后才发现理赔困难。
5. 行业监管缺失
统筹车险不受银保监会和《保险法》监管,其资金池来源有限,主要由车主缴纳的费用构成,抗风险能力和赔付能力较低, 由于监管缺失,一些统筹公司存在跑路风险,甚至出现破产或撤销的情况,导致车主权益无法保障。
6. 短期利益驱动
部分车主为了节省短期成本,选择低价统筹车险,忽视了其长期风险,如理赔难、退保难等问题, 统筹车险的销售往往通过返款、赠品等方式吸引车主,进一步增加了其吸引力。
下面说一些区分真假保单的一些方法,基本百分百靠谱的:
1.有这些字样的一定是统筹:服务费、责任金(限)额、保障、交强代报价
2.付款时未签合同直接微信二维码付费,且收款方为个人账号一定是统筹;
3.销售让交强险和商业险分开交费的,让你先交商业险,交强险在另外平台购买的,因为统筹公司出不了交强险保单;
4.统筹 logo 和正规保险公司 LOGO 不一样;
5.有的销售还让你拍照驾驶证信息发过去的,基本都是。
发表评论